中國新型涂料網訊:
時針指向凌晨3點,此時的雪山隧道,有個車道封了起來,幾個疲憊的身影,正緊盯封閉的車道,把握車潮涌現前的幾個小時搶時間施工。
他們是中國臺灣工研院水性環保納米疏水抗污涂料研發團隊,在夜闌人靜、交通清淡的時刻,洗凈該隧道墻面的油污,再粉刷上團隊開發的特殊涂料,讓雪山隧道墻面不易沾附臟污,且清洗效率足足快了2.5倍。
中國臺灣北宜高速公路的雪山隧道(原名坪林隧道)是臺灣最長的公路隧道,臺北縣坪林鄉與宜蘭縣頭城鎮之間,雪山隧道分為導坑、主坑西行線及主坑東行線3個隧道,以及6座通風豎井。隧道全長共12.9公里。2006年6月啟用時世界排名第5,亞州第1。
工研院材化所研究主任蘇一哲回想,一路走來,團隊試驗疏水抗污涂料成效的過程,可說遭遇了各種困難。
舉例來說,當初為了在雪山隧道實際測試涂料抗污效果,大家只能撐著惺忪睡眼當「守夜人」,趕在凌晨短短的幾個鐘頭封閉車道、粉刷墻面。
大伙也曾頂著海風、在四季多雨的蘇澳測試涂料防水效果,卻花了好一番功夫才克服天候潮濕、導致涂料難以風干的突發狀況。
在這段期間持續克服場域應用困難后,吸引榮獲「英國皇家建筑協會」國際大獎的高雄慶富造船總部大樓,慕名上門找上工研院幫忙。
這棟正對臺灣海峽、深具美感的十層鋼骨結構建筑,因為設計師要求美觀、節能兼備,在樓層與樓層間樹立突出的鋁制橫格柵,雖讓玻璃窗面與鋼骨的交錯更顯輕盈,卻也造成極大的清潔困難。
此時環保納米疏水抗污涂料團隊的加入,讓玻璃帷幕即使幾年未曾清洗,依然稱職扮演南臺灣閃亮的門面角色。
而這項技術更早也曾被運用于維持臺鐵、高鐵車廂、車窗的潔凈。
蘇一哲說明,傳統環保水性涂料,因為結構與成膜機制的限制,仍有防污性、耐磨性與耐候差等等缺陷,因此僅適用于室內環境。
而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項目支持下,開發出的水性環保納米疏水抗污涂料,則透過納米微結構控制、疏水疏油分子接口改質與混合分散等技術的導入,在常溫下就可干燥,能直接涂布于玻璃、陶瓷、木頭、水性油漆表面,格外適用于戶外環境。
他表示,工研院的水性環保納米疏水抗污涂料,具有能承受戶外劇烈氣候變化,讓建筑物具有防水、防塵功能等功效,即使經風吹雨打,防水、抗污效果也能維持3~5年之久。
值得關注的是,此項技術也進軍國際市場,與美國最大DIY水性涂料廠商共同開發,導入其現有水性涂料產品,并在今年成功取得美國專利。
水性環保納米疏水涂料與一般傳統水性涂料相比,防塵性可增加8~20倍,可同時滿足防污、疏水、高接著、耐磨的需求。
這項涂料不僅可運用于建材,在玻璃、衛浴、3D打印鞋材疏水及防水防污等也能使用,未來也希望能進一步應用在游艇和船舶制造上,提供長期、穩定的抗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