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涂料網訊:
杰瑞邦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堆存的危險廢物一角
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廢舊汽車拆解現場
“油污遍地”“惡臭陣陣”,危險廢物露天堆放,明令要求停產,卻在夜間偷干活,說是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實則不過一個“垃圾”產業園……6月19日,中央第二環保督察組(以下簡稱督察組)副組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帶隊的在寧夏自治區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進行的“回頭看”督察還原了保護區內企業假整改的真面目。
督察組發現,寧夏自治區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侵占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問題依舊,重疊范圍內仍存在多家化工、拆解企業,甚至還發現了新增項目;督察組隨機抽查了6家企業,環境污染或風險問題均十分突出。
而寧夏自治區發改委明明是整改責任主體卻當起“甩手掌柜”。
在督察組檢查過的地區,無論是爺兒仨辦的土作坊,還是有著“世界最大電解金屬錳生產基地”之稱“寧夏天元錳業公司”,都在賺著污染的錢。
就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破壞問題,翟青專門約見了銀川及靈武市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同時,督察組對有關情況正在開展進一步調查。
爺兒仨辦的土作坊入駐園區
位于毛烏蘇沙地邊緣的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典型的荒漠類型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然而,2013年7月,寧夏自治區發改委的一紙批復卻將保護內1293畝的實驗區變成了一堆“垃圾”企業的聚集地。
根據寧夏自治區發改委批復的《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293畝的實驗區將建設“西北地區科技含量最高的國家級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重點合作領域包括再生資源網絡購銷,有色金屬再生加工、電子廢棄物及金屬型材加工、再生資源建材加工、非金屬資源再生利用加工、報廢汽車拆解及二手車交易、陸港物流中心等。
如果不是2016年7月12日至8月12日,中央第八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寧夏自治區的環保督察,或許“西北地區科技含量最高的國家級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真相至今無人揭開。2016年11月,第八督察組在向寧夏自治區反饋督察意見時明確指出:“自治區發改委批復《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總體規劃》,侵占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1293畝。”
寶利達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利達)是6月19日翟青一行在園區內檢查的第一家企業。這是一家以廢油為原料進行再加工利用的企業,表面看企業有規模、廠區也還算干凈。但越往深里查,惡臭、危險廢物處置混亂等問題一個個露出馬腳。
“你們的危廢到底去了哪里?”順藤摸瓜,督察組按照寶利達危廢負責人王天齊的說法,來到杰瑞邦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杰瑞邦達)。本來是想看他們是如何處置寶利達轉來的危廢的,結果卻發現,名為環保公司的杰瑞邦達收集來的危險廢物不僅露天堆放,而且原本已被叫停的這家企業卻在夜間偷偷生產。
盡管督察組反復提醒杰瑞邦達有關負責人要說實話,但是,這位負責人卻仍然謊話連篇。督察組在現場發現,杰瑞邦達約2000噸的油泥(屬危險廢物)就堆放在未作封閉處理的簡易貯存池中,有毒有害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嚴重。
6月19日,傍晚7點多,一塊豎立在地上的巨幅“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靈武市眾盛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的招牌引起了督察組的注意。臨時停車,督察組順著招牌來到一家廢舊汽車拆解“企業”。
進入廠區后,滿身滿臉滿手沾滿黑色油污的中年男人告訴督察組,他就是“企業”老板,名叫楊學明。一走一冒煙的土路,從廢舊汽車上拆下來的一堆一堆地汽車零部件胡亂地堆放,整個廠區高低不平,沒有落腳之地,油污呈團狀散落在廠區的每一個角落。就是這樣一家“企業”居然在督察組來前也做了功課:將廠區內隱蔽處的一團團油污用黃土進行掩埋。
“沒辦法,娃兒沒出息,考不上學,只能跟著一塊干。”楊學明指著與他同樣“打扮”的一個年輕人說,那是他兒子,因為沒考上大學,就跟他一起干起廢舊汽車拆解的活。楊學明兒子告訴《法制日報》記者,他哥哥也跟他們一起干。他說,“企業”就他們爺兒仨,既是老板,也是員工。
名義上是一家廢舊汽車拆解“企業”,但實際上不過是一家土作坊。而這也是規劃里所說的“西北地區科技含量最高的國家級城市礦產示范基地”“企業”之一。
“世界之最”工人戴著面具生產
“世界最大的電解金屬錳生產基地,是國內唯一全部使用進口高品位錳礦的電解錳生產企業,獨家采用的高品位錳礦二次浸取技術,使錳的回收率由普通的60%提高到98%,提高了錳礦石的利用率,節約了生產成本。”這段文字所描寫的是一家名為“寧夏天元錳業公司”(以下簡稱寧夏天元)的企業。
6月20日,當翟青一行來到寧夏自治區中寧縣,走進這家企業時,所看到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灑了水,精心清掃過的廠區路面;早已等候的十幾個“迎檢”的企業管理人員。顯然,對于督察組的到來,寧夏天元早有準備。
“怎么這么多人?”翟青問。見狀,寧夏天元總裁黃河趕緊命令“迎檢”人員散開。督察組一行直奔電解錳生產車間。“怎么這么大味?”當督察組一行走進寧夏天元電解錳第一個車間時,用語言無法形容的強烈刺鼻性氨氣味嗆得督察組一行人睜不開眼睛。而此時,十來個戴著面具的工人正在一排排冒著薄霧一樣氣體的電解錳生產線上熟練地工作著。
第二個車間,第三個車間,第四個車間,第五個車間,第六個車間,近40分鐘時間,督察組一行,連續走過6個同樣的車間。在第6個車間,督察組一行聞到了空氣清新劑的味道。在翟青的盤問下,企業不得不承認,考慮到督察組要來,他們在車間里噴灑了空氣清新劑。
“這車間能呆嗎?”翟青問隨行的中寧縣縣長。中寧縣縣長無言以對。在一間工人休息室,正在吃午飯的工人告訴翟青,他們是5個小時左右一換班。“戴著面具可以防止氨氣進入肺里。”一位工人說。
《法制日報》記者從督察組獲悉,2016年7月,第八督察組進駐寧夏自治區時就曾接到舉報,反映寧夏天元氨氣污染問題。“回頭看”進駐寧夏后,督察組接到了同樣的舉報。
寧夏興爾泰化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興爾泰)是督察組在中寧縣檢查的第二家企業,盡管清掃了路面,庫房敞口部門用嶄新的帆布做了圍擋。但是,一陣小雨過后,中衛市市委書記、中寧縣縣長白襯衣上斑斑點點的黑點將興爾泰大氣污染物“跑冒滴漏”的事實暴露無遺。
責任單位發改委當起“甩手掌柜”
針對第八督察組提出的侵占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 1293 畝問題,寧夏自治區公開的督察整改方案明確提出,2018年底前,由自治區發改委牽頭,調整《規劃》,將侵占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1293畝調出規劃范圍。靈武市人民政府牽頭,對自然保護區邊界存在的糾紛問題進行核實,對確認占用區域進行生態恢復。
今年2月,寧夏自治區在報給國務院的督察整改落實情況報告中表示,靈武市已完成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勘界和中介評估工作,完成了《靈武市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總體規劃修編》,自治區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進行了審查。
但是,督察組在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檢查后發現,保護區范圍內20家企業依然存在,侵占保護區面積達到1800畝。
“近兩年來,自治區發改委僅是致函靈武市政府,要求其加快修編規劃,并未采取其他實際行動,致使規劃調整、生態恢復等整改任務未有實質性推進。因自治區林業廳等部門提出異議,規劃調整中途擱置,為了推卸責任,自治區發改委‘另辟蹊徑’,在未做任何實質性工作的情況下,竟然在2018年4月發文撤銷《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總體規劃》,以‘一撤了之’來應付整改。”“督察組在后續的調查中發現,寧夏自治區發改委和靈武市以敷衍整改,甚至弄虛作假的方式應對中央環保督察,情節嚴重,性質惡劣。
督察組指出,靈武市重發展、輕保護,在督察整改工作中左右搖擺,不擔當、不碰硬;有關部門監管不到位、走過場。
“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弄虛作假”,參與整個督察過程的寧夏自治區黨委常委、政府副主席馬順清用這12個字概括了督察組一行所檢查過的企業的作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