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涂料網訊:
隨著中國用工成本的上升,不少化工制造商都在苦苦掙扎,而關稅的提升更加重了這些化工企業的負擔。日系供應鏈為躲避貿易戰火,正加速從中國撤離。
對于中美貿易戰的加碼對決,日本企業選擇“惹不起,就回家”的做法,難道是真的怕了?
日本化工大廠旭化成(AsahiKasei)決定將中國廠遷回日本
臺媒援引日經新聞消息稱,上周四美國對16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稅生效后,日本化工大廠旭化成(Asahi Kasei)決定將中國廠遷回日本,因為該廠的原材料在美國加稅清單上。
業內人士認為旭化成是全球技術領先的化工巨頭之一,1922年野口遵先生初創了旭化成的前身---旭絹織株式會社,此后在日本首次采用卡薩里工藝實現合成氨工業化,不斷擴大基礎化學品業務的生產,通過在燒堿、液氯、氮肥、硝化纖維、工業炸藥、銅氨絲、以及粘膠長絲等領域的拓展不斷壯大,并在戰后成為日本最大的化學品公司之一。
如今,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旭化成成長為一家以化學和材料科學為基礎,涉足合成纖維、化學品、消費品、建筑建材、電子和醫療服務等不同領域產品和服務的跨國公司。
2000年以前,旭化成主要業務集中在日本本土,在這之后受日本資源缺乏所累,同時日本國內消費需求方向發生變化,大宗化工品市場需求低迷。
在上述背景下,原有規模發展遭遇瓶頸,公司轉而選擇國際化戰略作為突破方向,以亞洲、北美、歐洲為核心在全世界15個國家、約60個基地積極開展業務,將部分產能轉向海外具有市場潛力的國家。
旭化成公司在華企業,深受關稅打擊!
目前,旭化成全球員工人數約35000人,中國員工占其員工總人數的10%。若旭化成決定將工廠遷回日本的話,將會幾千名中國員工受到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日本旭化成是全球化工領域的巨頭,也是氯堿裝置關鍵設備供應商,在高科技領域,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隔離膜供應商、世界500強企業以及日本最大型綜合集團之一,年營收達180億美元,業務涵蓋了電子材料、紡織、化工、建材、微電子、制藥、醫療等各大領域。
作為一家世界級企業,旭化成近十幾年在中國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截至目前,旭化成在華控股/全資子公司多達15家,其中100%全資子公司12家,控股子公司3家。
“小松制作所”(Komatsu)、“愛麗思歐雅瑪”(IrisOhyama)也將在華撤廠
與此同時,世界排名第2的重化工業產品制造公司“小松制作所”(Komatsu)將改用在美國、日本和墨西哥的設施生產液壓挖土機零部件,而這些部件目前都在中國制造,再被送往美國組裝。但改變生產計劃,將使“小松制作所”每年額外花費3600億美元。
“愛麗思歐雅瑪”(IrisOhyama)計劃將針對美國市場銷售的空氣清凈機、電風扇等其他電器的生產,從中國轉移到韓國的新工廠,并計劃明年完工。上述產品尚未列入美國針對中國的關稅清單,但該公司正在采取措施預防風險。
這是自日本光學巨頭奧林巴斯、精密電子企業歐姆龍之后再度撤資的外資企業。雖然中國政府與日本的關系有修復跡象,但是無法改變日資撤離的步伐。
為何日企都要撤廠?
而從當前的中美貿易行業結構來看,中國對美國的出口產品主要是機械設備儀器(根據分類主要是家電、電子等類別,占出口總量48%)以及雜項制品(12%)、紡織品(10%)、金屬制品(7%)等。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則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儀器(30%,主要是資本品)、運輸設備(20%)、化工產品(10%)、塑料及橡膠制品(5%)等。
從受美國制裁的程度,看貿易摩擦負面影響:
1.中美鋼鐵業存在較強的競爭關系,行業受到貿易保護負面影響程度的排序如下:
鋼鐵>化工>其他金屬制品>紙制品、橡膠木紙制品、橡膠木>農產品>機電類、紡織服裝。
2.從中國各行業對美出口的敏感度來看,以在出口中的占比為依據,電子設備>機械設備>服裝制造>金屬制品>家具>化學制品>塑料橡膠制品>食品。
萬一美國發起全面而非行業性的貿易戰,敏感度高的行業受影響更大。經濟的繁榮通常都伴隨著巨大的包容性和多樣性。從這一層面來說,外資的撤離并不是好事情。
中國用工成本的上升,許多制造商都在苦苦掙扎
以旭化成為例:作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隔離膜供應商、世界500強企業以及日本最大型綜合集團之一,旭化成近十幾年在中國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業務涵蓋了電子材料、紡織、化工、建材、微電子、制藥、醫療等各大領域。目前,旭化成全球員工人數約35000人,中國員工占其員工總人數的10%。若旭化成決定將工廠遷回日本的話,將會使幾千名中國員工受到影響。
貿易戰沒有贏家。上周美國媒體CNBC采訪了一家以出口為主的中國某工廠負責人,他表示,在8月初就收到了美國最大客戶的一封信,該客戶敦促他分攤成本的10%關稅。
他還透露,今年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費用比去年上漲了15%,而美國的關稅還將影響他一半以上的銷售額。隨著中國用工成本的上升,許多制造商都在苦苦掙扎,而關稅的提升更加重了這些制造商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