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約有超過9萬艘注冊商船,擁有超過6.05億dwt(載重噸)的運力,而小型船舶更是超過了1000萬艘。當前國際商業貿易中仍有九成以上的運力通過靠海洋運輸完成。巨大的海洋船舶市場催生了海洋涂料行業的蓬勃發展。
現代意義上的海洋涂料研發和生產,最初是由軍事船舶領域發展起來的。20世紀40年代,隨著防污涂料、富鋅漆等涂料產品的出現,海洋涂料產品得以引起市場關注。而20世紀70年代國際石油危機的爆發,則促使遠洋運輸業迅速發展起來。如何對海洋運輸載體形成高效、低成本防護,成為海洋涂料市場延展至今的研發重點。
海洋環境相比陸地環境更為復雜,主要表現在海洋氣候多變、海水含鹽量高、導電性強以及由于水生物光合作用所導致的氧含量高等,這些都已被證明是促使金屬材料迅速腐蝕的主要因素。全球涂料網了解到對船舶等海洋運輸載體進行有效防護的海洋涂料(尤其是海洋防腐涂料)就成為從上世紀四十年代以來涂料工業重點研究項目。
全球船舶涂料市場的研產興起數年后,于20世紀后半葉,荷蘭Sigma(現已被PPG收購)和丹麥老人牌(Hempel)、英國國際油漆(InternationalPaints,現屬于荷蘭阿克蘇諾貝爾涂料)、挪威佐敦(Jotun)等歐洲涂料企業,開始引領全球船舶涂料市場進入縱深發展領域。
而在亞洲,日本政府對于基礎設施建設不惜投入重金,包括海底隧道、跨海大橋、造船業等的鼓勵性政策,都促進了亞洲在海洋涂料研發生產的實質性進展。日本關西涂料公司的旭硝子、玻璃鱗片涂料等都在當時占據了相當的海洋涂料市場份額。
近年來,亞洲海洋涂料市場以6%的年增長率在發展。數據表明,亞洲占據全球海洋涂料市場的6成左右。由于亞洲碼頭集中度較高,船舶等海洋設施的維護需要大量的涂料。同時,亞洲在參與世界經濟角逐中所帶來的對船舶設備的運行和維護也將繼續激發海洋涂料市場的巨大潛力。
我國海洋涂料起步較晚,1966年,為了解決海軍用艦船涂料的短缺,由周恩來總理批示,海軍、中國船舶總公司、中科院和當時的化學工業部共同組建了“四一八”艦船涂料攻關協作組,開辟了中國艦船涂料從無到有、從仿到創的歷史。
近年來,隨著國內船舶企業參與國際貿易的步伐不斷深入,海工制備制造業實現了快速發展。而作為海工制備生產重要輔料,海洋涂料尤其是重防腐涂料市場潛力被挖掘出來。
目前,華夏建筑材料網了解到,國內無論是日漸成熟的船舶涂料市場,亦或是穩步發展中的海工制備涂料市場,都以一種可預見的趨勢在增長。一份中國涂料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表明,我國與海洋相關的涂料,大約占到涂料市場總量的1/10。海洋涂料的均價在每噸3.5萬~4萬元,總的市場份額超過350億元。
為促進船舶工業持續健康發展,國務院于
《實施方案》強調,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加快轉變船舶工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創新體制機制,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著力改善產品結構、提升技術結構、優化組織結構、調整布局結構,化解產能過剩矛盾,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努力實現船舶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
緊隨國家海洋政策的出臺,國內造船量和集裝箱造箱量也出現迅速增長,而隨著國家海上風電市場發展的進一步推進,被用于船舶工程的海洋涂料需求激增。
“我國海洋涂料產品的市場規模正不斷擴大,海洋涂料的需求量年均增速超過20%。”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侯保榮表示。我國的海洋涂料性能在過去主要是以防銹、耐油、耐溫為主,專用性較強。而隨著全球海洋涂料市場國際化競爭加劇,傳統海洋涂料性能已無法滿足日新月異的海洋設備及技術應用的更新升級。海洋涂料市場也迎來了新一輪的挑戰——綠色環保、資源利用、高適應性、可再生等新的技術課題正成為未來海洋涂料技術發展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