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微信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成功得到了用戶的認可,但是隨著微信的發展,負面的信息也隨著發展開來。對于微信營銷每個人持著不同的態度。
微信對待營銷的態度,可謂是“逐步后退”,強悍如張小龍者,也不得不做一些妥協。
對營銷的抵制,我的一個個人看法是:這與張小龍的出身有關。張小龍一直在和郵件這個東西打交道。早年做的FoxMail郵件客戶端,至今仍保有百萬當量級的用戶。后來進入騰訊后,主要承擔QQ郵箱的職責。FoxMail至今是一個相當干凈的軟件,沒有什么彈出窗口或內嵌廣告。QQ郵箱雖然很多人認為不夠檔次,但任何人都不得不承認的一點事,QQ郵箱的Web界面,就如同Gmail一般簡潔。
做郵箱服務本身并不難,難點在于如何和垃圾郵件博弈:既不能誤殺用戶的確想收到的郵件,又必須在這個前提下盡可能讓用戶免受垃圾郵件的干擾?梢哉f,做郵件的人,每時每刻都在和垃圾郵件做搏斗,而垃圾郵件,正是一種營銷手段。
這個事往深里說一步,是深層次邏輯問題。就是郵件的邏輯其實是“拉取”,也就是當用戶有需要時,獲取郵件。郵箱服務必須講究一個精準,別說一百封郵件里只有一封是正常郵件是不可忍受的,連兩封郵件里有一封是需要的郵件都是不可忍受的。而營銷的邏輯其實是“推送”,它講究一個大數原則:只要有1%的信息匹配度(也就是被用戶所喜歡認可的廣告信息),那就是一個可以視為很不錯的營銷活動。50%的匹配度?呵呵,營銷業者從來沒指望過這種數字。
其實,并不是太多的人知道,微信的早期版本,是基于郵箱的底層架構之上的。10年11月,微信項目正式啟動時的人員,基本都來自廣研的QQ郵箱團隊,而且他們沒有什么做手機客戶端的經驗,唯一的例外是在S60平臺上做的“手中郵”?梢钥吹剑⑿牌鋵嵱泻軓姷泥]箱服務的影子,只不過郵箱是異步通訊,而微信是同步通訊罷了。
對營銷抵制的第二個原因,大概就是“前車之鑒”的微博了。主要以弱關系和興趣為焦點的微博服務,都在大批營銷團隊如蝗蟲般飛過后慢慢喪失了“現象級產品”這個地位,更何況微信這種以強關系和社交為焦點的服務。從對營銷信息的忍受度來看,微博可能還更高一些。如果微信上也蔓延出大量的營銷,人們拋棄它的速度可能更快。于是,微信一直在控制“推送”這件本質上屬于營銷的事,比如將公眾號拆分為兩個,訂閱類折疊,每天只有一次推送機會;傾斜一個月只有一次推送機會的服務號,給予更大的支持和技術便利。至于朋友圈這個頗有點類似微博的服務,微信更是死守拒絕營銷的底線:引誘分享就要暫時甚至永久封號。
2014年5月,騰訊成立微信事業群,張小龍被任命為“事業部總裁”——事業部這三個字有點商業經驗的人都明白,這是一個半獨立的信號,擁有更強的話語權。在獲得這個利益的同時,微信整個團隊也擔當起了重要的責任:微信——不管它是什么工具——它必須是一個賺錢工具。
O2O是微信瞄準的重中之重,O2O就必然和營銷有關系,無論是Online的商家,還是Offline的企業,都需要吆喝。這時候再去強調微信不是營銷工具已經毫無意義。事實上,13年微信喊出這樣一句口號后,無論是實際上的微信營銷,還是嘴巴上的微信營銷(培訓講座之類),就從來沒斷過。巨大利益的刺激之下,人們對微信這個游戲制定者,并不怎么畏懼。
到了這個份上,再去強調“老客戶服務”和“新客戶營銷”的區別已經沒有什么作用了。微信最終妥協,使用了“不是狹義的營銷工具”的口號。從經典的營銷理論里,你很難找到到底什么叫廣義什么叫狹義的區別,但這已不再重要的,重要的是,微信必須商業化了。而商業的核心要義就是: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