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涂料網訊:時間稍微再拉長一點。
經常在國內乘坐飛機的人,大概都認識他。
在幾乎所有城市機場的候機廳書店里,都有一個小小的、顏色很俗氣的播放器,里面有一個人在那里顛來倒去地說“管理”,他的普通話不太標準,講話的時候眼睛不喜歡看人,語言愛好用排比句,每隔兩分鐘就會講一個好笑或不好笑的故事。這個名叫余世維的臺灣人,曾是大陸目前身價最高的管理演講師,甚至有“培訓第一師”的名號,盡管商學院里的教授們對之嗤之以鼻,戲稱之為“管理相聲”。
但是,這并不妨礙余世維每天拉著行李箱在全國各地開堂講課。他的聽眾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主和年輕白領,他們似乎非常喜歡余世維的課。有一次,我跟這位傳奇人士在一起,他不確定地問了我兩遍:“我的課真的那么受歡迎嗎?”
當時,我沒有辦法回答他。現在,我好像找到答案了,余世維的受歡迎真是有道理的,他是第一個把深奧艱澀的管理學徹底娛樂化的人。
那些從辦公桌前匆匆離開、買了數百乃至上千元的門票來聽余式管理課的人們,沒有一個是想混文憑或做學問的,他們只是想了解一些管理的ABC,想從余世維那里獲得一些經營公司的技巧或者做人的道理,跟那些呆板高傲、自以為是的教授們相比,余氏自然風趣、淺顯易懂的風格當然更受歡迎。
對余世維的不齒與嫉妒,都不影響這個年近60的臺灣人的商業價值。在當今的很多行業里,都出沒著這樣一些“娛樂人物”,他們喜歡作秀,好出驚人之舉,喜為出奇之事,在各自的領域里,他們都被視為不太專業的異類,但是,在更多的公眾圈里,他們卻倍受喜愛,漸漸的,他們竟成了這個行業的偶像和代言人。我們可以很輕易地報出他們的名字:飲料業的牛根生,汽車業的李書福,藝術界的陳丹青、學術界的郎咸平,IT業的張朝陽與馬云,房地產業的王石與潘石屹。
開創了現代調查業的蓋洛普博士曾經說,那些在歷史上被念念不忘的人,并非他們做出了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業,而常常是因為他們的特立獨行。這段話很可以為上述的娛樂化人物做一個注腳。在一個互聯網的喧囂時代里,任何行業的成長都已經離不開娛樂的要素,甚至,在很多時候,娛樂化已經成為產業升級和流行的最重要的因素和方向。如今,有人用“注意力經濟”、“感性營銷”、“引爆流行”等新名詞來解釋這種現象。
美國蘋果公司的喬布斯一定會認同這個觀念,早在1984年,當他推出第一臺麥金托什(Macintosh)家庭電腦的時候,便嘗試了娛樂化的方式,他以英國小說家喬治·奧威爾的著名預言小說《1984年》為背景,拍攝了一部“老大哥”式的廣告片,這條在電腦業人士看來極其不專業的廣告片卻宣告了一個時代的開始。
當喬布斯推出iPod的時候,再次嘗試了娛樂化的方式,這只MP3電子產品率先在好萊塢流行起來,它被渲染成了一個時尚符號,成為電影、服裝、傳媒乃至彩妝業的一部分。湯姆·彼得斯跟余世維相比,他才是全球管理界的頭號娛樂大師——早在十年前就已經預言了,在日漸趨同化的市場環境中,人們對商品內在的娛樂需求將日漸成為消費購買的主要理由之一,那些把自己娛樂化的企業家們其實正不自覺地實踐著這一條新商業原理。
在過去的十多年里,很多產業都已經進入到了成長的平臺期,革命性的技術進步已經久久不至,甚至永不來臨,我們可以舉出太多這樣的行業——服裝、飲料、餐飲食品、體育用品、化妝品以及絕大多數的日用家電等等,甚至那些至今仍在不斷發生技術變革的領域里,比如IT產品、互聯網行業、依托于新技術的文化商品,等等,其商品的市場價值的大小也越來越取決于其所能提供的娛樂熱量。在這個意義上,娛樂創新能力,已經是品牌成長的一個決定性力量。
“一切行業都是娛樂業”,當我這樣說的時候,本身就是一個不太嚴肅的“娛樂行為”。不過,對于所有渴望獲得產業突圍的企業家來說,把自己所在的行業想象成一個娛樂業,從娛樂的角度重新定義,然后充分發掘商品內在的娛樂性,并用娛樂化的市場方式推廣之,可能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技術有極限,娛樂無邊界。
當一個行業被娛樂化的時候,其游戲的規則以及核心競爭力的重構便發生了,新的生長機會出現了,商品的創新將更貼近人的內心。人類的物質發展終將擺脫自然資源的無盡消耗,當基本的生存及功能性需求被滿足后,人們的生活以及產品的更新都將更側重于智力的發掘與快樂的尋求。這與其說是一個預言,倒不如說是正在發生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