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截速互联网商城有限公司

歡迎來到新型涂料網
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名人訪談 » 正文

專訪立邦中國區總裁——鐘中林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http://www.nxsn.cn  發布日期:2013-09-13  瀏覽次數:1149
    品牌再出發
    內功的修煉固然重要,品牌的打造也不可或缺。
    事實上,在中國涂料市場,大多數企業并沒有足夠的品牌意識;而在很多人的傳統觀念中,涂料屬于工業用品,與日常生活關系不大,因此對品牌也鮮有關注。
    從進入中國起,立邦在品牌打造上的努力徹底改變了人們對涂料企業的品牌認知。自最初的“立邦漆,處處放光彩”強調立邦產品能在全國各地涂上亮麗的色彩,到2007年以年輕化、時尚化的角度推出“我的靈感,我的立邦”,期望透過色彩帶給國人在室內裝修上的靈感,再到2011年,響應消費者對于新生活更多的期待與主動性,推出“立邦,為你刷新生活”的全新品牌主張,立邦一直都在做一件事——讓立邦成為消費者喜愛的涂料品牌。
    全新品牌理念提出后,鐘中林在品牌打造方面也采取“放手去做”的方式。在這一點上,立邦中國區公關及企業品牌傳播總監吳佳倫特別有體會,她告訴記者:“雖然鐘總每年都會強調節約預算,但是在品牌這一塊的預算從來沒有節約過,而且對于媒體運用上不限形式,每天都嘗試創新。”近年來,立邦在營銷方面的支出占其營業額的12 %,因為在鐘中林看來,品牌方面的投入是一項“長遠的投資”,因此也便不吝投入。
    “君子藏器于身,適時而動”,品牌主張變化的背后,是立邦在戰略上的不斷升級。
    “剛進入中國時,我們的重點是讓消費者認識我們、讓立邦的產品在全國售賣;當這一主張已經不能適應中國的變化時,我們開始跟消費者互動;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們覺得需要走到服務體系里來了,于是推出‘立邦,為你刷新生活’的全新品牌主張。”鐘中林介紹。
    現在的消費者需求的已經不僅僅是涂裝了,還有色彩和功能的溝通。引領環保趨勢的“凈味”產品的推出,就是立邦踐行新的品牌戰略的產物;此外,新的營銷平臺和溝通方式的選擇,也是為了適應消費者新的消費與溝通需求。據悉,在立邦整體營銷投入中,數字媒體所占比例約為5 %~10 %。以今年為例,立邦不但推出了20年周年慶的一系列網絡活動,還嘗試了“刷新生活”微電影的創作和APP的使用,同時,微博等社交平臺在與消費者的溝通中也漸漸發揮出重要作用。
    “20年代表一個企業的長大,應該具有更多的社會責任意識,也應該站在消費者角度去更多地做好服務。”鐘中林的話很好地詮釋了立邦“刷新”理念下需要做的事——服務。
    涂料產品屬于半成品,只有當產品刷上墻以后,才能轉化為真的產品,F實的情況是,以前的消費者對于涂料更多的是DIY,而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更多的是BIY的身份。這中間就涉及到一個油漆油漆工的問題。為了滿足這一需求,立邦在全國建立了10所學校,專門培訓油漆工等專業服務人員,通過培訓的人員被認證為“立邦師傅”。
    此外,立邦還提供“刷新服務”和“1568(諧音‘要我立邦’或‘要我立幫’)免費監理”,消費者在購買產品前和購買產品后,可以通過其官方網站、官方商城、淘寶旗艦店申請這兩項服務。“我們的官網已經不僅僅是作為1.0的展示,更多的是提供功能的服務,消費者從售前售后都可以在這里找到服務需求。”鐘中林說。
    工程涂料市場的拓展
    新的市場機遇也是要緊緊抓牢的。
    據悉,在立邦目前的整體業務中,零售市場和工程市場的比例約為4∶1,但工程涂料市場的增長速度很快,因此也是未來市場拓展中不容忽視的。
    這一現狀,一方面是由于二三四線城市地產商和政府地產的推動;另一方面,隨著消費者品牌意識的增強,地產商對“品牌效應”的重視程度也在加強,比如某一地產公司開發的地產,涂料是一個品牌,衛浴是一個品牌,吊頂是一個品牌,這就會形成所謂“品牌效應”。
    另外,中國消費者習慣于使用“內墻漆”,卻不習慣給房子“穿衣服”。因此,在與工程項目的合作中,立邦還要做一個工作——引導消費者對于外墻漆的使用。“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愿意持續與消費者溝通。”鐘中林坦言。
    “未來,工程涂料(包括政府工程、地產商、商業地產等)市場的拓展將會是我們的重中之重。目前,在立邦的工程涂料市場中,地方建設占比最大,地產商則微乎其微”,按鐘中林的規劃,立邦在與百強房地產開發商未來的合作上,每年都會有大概50 %的成長。
    怎樣不斷“刷新”立邦?鐘中林仍有很多事情要做。

 
 
掃一掃二維碼,關注"中國新型涂料網"官方微信,盡享涂料天下事,玩轉行業網絡營銷。

中國新型涂料網官方微信
[ 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贊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