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型涂料網訊:
同起皮、開裂、鼓泡、發花、褪色等漆膜病態一樣,外墻涂料的雨痕問題是建筑涂料最常見的漆膜病態之一,是變色發花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最常見的外墻雨痕有亮斑雨痕、水白雨痕、污染雨痕和鈣斑雨痕這四種類型。
眾所周知,外墻乳膠漆內都含有一些水溶性又難揮發的較高分子量有機物質和高分子有機物。這些親水性物質通常有乳液中帶來的乳化劑和保護膠,乳膠漆內的聚磷酸鹽和丙烯酸類分散劑、增稠劑、潤濕劑和色漿帶來的分散劑和潤濕劑等,在水性涂料配方中使用這些親水性物質是必須的,并且在涂料完全固化后這些親水性物質在漆膜中完好地結合在一起,不太容易從干膜中快速溶解出來,因此也是安全可靠的。最終可能被雨水慢慢溶解出來,不僅對漆膜沒有危害而且能夠進一步提高涂膜的耐水性。
通常來說外墻乳膠漆根據乳液類型和用量,成膜助劑、助溶劑等配方的不同,在23℃和相對濕度為50%的條件下的養護干燥時間最少需要三到五天;國家標準中對漆膜理化性能的檢測通常是一周時間,甚至更長時間;國外相關標準則常常要求干燥一個月時間,如ASTM關于耐擦洗性的檢測是要求二十八天后進行。因為許多乳膠漆要達到完全固化成膜的確需要這么長時間。在低溫高濕的不利條件下,漆膜的固化時間還要進一步延長;谶@個原因,外墻乳膠漆在施工完成后的一個月內是處在高危風險中的。
外墻乳膠漆沒有完全固化成膜,特別是施工完成后2到24小時內遇到低溫高濕的天氣,涂膜表面產生結露或淋上小雨時乳膠漆漆膜內親水性物質極容易遷移到漆膜表面,在墻面形成富含親水性物質的水珠,水珠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淌形成水線掛在墻面上,當水分完全揮發后親水性有機物質不能揮發,富集析出在漆膜表面,便形成一道道明亮且有點粘性的痕跡,相當于不均勻罩光,因為光澤不同導致顏色不同而產生的涂膜外觀發花的缺陷。顏色是所有反射可見光的總和,一個色板當表面的光澤改變時其給人的顏色感覺也會不同,有配色經驗的人一定知道給光澤不同的涂料配色是一件十分頭痛的事,正是基于這一原因分光光度計設計了光澤補償功能,就是用來盡可能減少配色時光澤對顏色的影響。
外墻乳膠漆即使沒有完全干燥固化成膜時遇到較大雨水時通常也不會產生蝸牛紋,因為這時雖然水溶性物質也會溶出,但會被雨水沖走,不會聚集在漆膜表面,不易形成蝸牛紋;即使有少量殘留也會較均勻地分布在整個墻面上,不會產生明顯的光澤差異。